越南战争

越南战争

步入战争

编辑

搜索越南村庄的美军

DD-729 号驱逐舰炮轰越南海岸

1963年南越总统吴廷琰在政变中被杀死

1967年时新山一空军基地内的美国驻越空军与南越空军总部标志

1965年,美军用凝固汽油弹轰炸西贡南部的一个越共游击队的建筑

正在执行轰炸任务的F-105战斗轰炸机,编队中央为电子护航机EB-66

1965年,一名越南妇人为因在战争中死去的丈夫痛哭

1966年,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和驻越美军司令威廉·威斯特摩兰在越南金兰湾基地

美国海军陆战队在顺化市区作战的M48巴顿坦克(摄于1968年2月2日,顺化战役期间)

美国海军陆战队的A-6闯入者式攻击机及美国空军的F-4幽灵II战斗机,轰炸柬埔寨(摄于1973年)

法国退出印度支那后,1955年1月起,美国将“美驻印支军事顾问团”改为“美驻南越军事援助顾问团”,1954年至1959年平均派遣军事顾问650人。1960年上升到900人。1963年底,美国在南越的军事顾问和支援部队达16,300人。

1959年,越共中央委员会决定武装统一越南,并派遣大量军事人员前往南越组织进行煽动,武装颠覆。1960年1月17日夜,槟椥省北越支持者首次发动武装起义,攻占南越政府的一个据点。1960年12月20日,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成立并发布十点纲领,纲领号召成立一支人民的军队,推翻美国在越南南方的统治,建立民族民主联合政府,在南方实现独立民主、改善民生、和平中立,进而和平统一祖国。1961年2月15日,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把越南共和国境内各地的人民武装统一组成越南南方人民解放武装力量,从事游击战,事实上由越南劳动党南方局实施集中统一领导指挥。

1961年1月20日,肯尼迪就任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称:

为确保自由的存在和自由的胜利,我们将付出任何代价,承受任何负担,应付任何艰难,支持任何朋友,反抗任何敌人。这些就是我们的保证——而且还有更多的保证。

美国同胞们,不要问国家能为你们做些什么,而要问你们能为国家做些什么。全世界的公民们,不要问美国将为你们做些什么,而要问我们共同能为人类的自由做些什么。

最后,不论你们是美国公民还是其他国家的公民,你们应该要求我们,献出我们同样要求于你们的高度力量和牺牲。问心无愧是我们唯一可靠的奖赏,历史是我们行动的最终裁判,...,但我们知道,确切的说,上帝在尘世的工作必定是我们自己的工作。

这标志着在美国主流民意推动下,肯尼迪政府将率领美国军队发动一场不宣而战的“特种战争”,一步步战争升级,把美国带入越战泥淖。

1961年5月,为了进一步帮助吴廷琰政府,美国副总统林登·约翰逊访问西贡,与吴廷琰签署“联合公报”,派遣100名美军特种作战部队人员进入南越,开始特种作战试验,开启美军战斗部队进入越南的先河。这一事件也常被认为是美国的越南战争开始的标志。而当时美军的特种部队(包括越战闻名的绿扁帽部队)其实还称不上是精英部队,因为只要服过两年兵役,取得跳伞资格的伍长以上的士官兵,都可以加入特种部队。

美国又提出在“18个月内绥靖南越并在北越建立基地的‘斯特利计划’”。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指示下,美军特种部队在越南境内成立CIDG(非正规战斗部队),训练山区少数民族成为反共游击队,这项计划非常成功。这场特种战争即由美国提供财力与作战物资、由美国顾问指挥南越军队进行不宣而战(针对美国国内与美国国会)的战争,同时在政治上强化地方政权,加强特务控制,推行使村庄“堡垒化”的移村并户的“战略村”计划。

1961年6月,美国总统肯尼迪和苏联共产党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在维也纳会面。赫鲁晓夫肆意欺凌着这位美国总统,试图通过恫吓的方式使他在某些关键争端上向苏联让步。特别是柏林,那里大量的技术工人都已逃到西方。赫鲁晓夫的恫吓行动步步升级;8月,柏林墙在一夜间修成,西柏林被东德封锁;9月,苏联恢复核试验。严峻的形势使肯尼迪认为,“如果美国从亚洲撤退,就可能打乱全世界的均势(施莱辛格语)。”这时候中南半岛的冲突是当时冷战中唯一的热战。肯尼迪和他的顾问很快决定,要在越南问题上显示出美国的力量和对抗共产主义的决心。同时认为,冲突最好遵循朝鲜模式,只局限在通过代理方使用常规武器,作为减轻两超级强权间直接核战争威胁的一种方式。

1961年10月,“反叛乱活动委员会”领导人马克斯韦尔·泰勒将军赴南越实地研究派遣美军后续部队问题,提出一套“政治改革”方案,从而形成“斯特利—泰勒计划”:在南越内部,要在18个月内建立1.6万个“战略村”,控制农民,枯竭越共武装力量的人力物力来源;在南越外部,封锁南越与外界的联系,切断越南北方的支援。

北越部队则通过老挝前往越南南部(这条路线被称为“胡志明小径”),和经由柬埔寨的“施亚努小径”运输军备物资,准备应付下一次战争和突破南越的封锁。1961年末,美国开始增派军事顾问,深入西贡军队各级训练和指挥其作战。为了切断这两条运输路线,美军特种部队和领导的山区游击队的空中力量对其路线实施战略轰炸,和深入敌阵救援被击落的飞行员任务。而根据当时的国际法律,限制美国不得在南越领土以外的地区实施作战,因此在这段时间里,美军的特种行动都是秘密进行的[73]。

1962年,中苏论战爆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联都需要在“国际共运”中树立自己的形象,转而都积极支持北越在南越发动的所谓"人民战争"。苏联结束“厨房辩论”对美缓和的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渡过三年困难时期,结束“三和一少”政策。

1962年2月8日在西贡设立由保罗·哈金斯将军指挥的“美国驻越南军事援助司令部”,负责特种战争指挥,大量向南越运入美军人员和作战物资。至1962年底,在越美军人数1.2万人,飞机约240架。

1963年1月10日,保罗·哈金斯总结1962年特种战争战果,称“共杀死敌人3万人,美军与南越军损失兵员1万人。”

1963年2月,西贡政府军出动精锐部队2000人,其中包括第七师的两个营,“保安队”和“别动队”8个连,105毫米榴弹炮一个连,M-113装甲车一个连,13艘舰艇,15架直升机和6架战斗机,在一批美国军官直接指挥下,向位于同塔梅平原的美萩省丐礼县(Cai Lậy)新富乡北村发动大规模突袭。美萩省人民武装自卫队军民在美萩省北村的反“扫荡”中,连续作战。当日上午6时,“别动队”一个连首先向翁蒲忖发动进攻,刚一进村,就遭到人民武装自卫队的袭击,40人被歼,其中包括中尉连长,其余受挫溃散。7时30分左右,由美国军官指挥的13艘舰艇前来增援,被人民武装自卫队击沉一艘,迫使其余舰艇不敢继续前进。8时整,载一营步兵的直升机群包抄机降,企图合围人民武装自卫队,但被击落5架、击伤若干架直升机,40多人在机降中被打死,数十人被打伤,其余直升机群撤回。南越陆军集结溃退兵力,在13辆M113装甲车掩护下组织多次反扑,被击中3辆装甲车,打死打伤36名。下午14时30分,装载一个营伞兵的运输机群在两架攻击机掩护下,在北村组织伞降。到夜里19时,这股伞兵70名被歼,其余溃散。经过一天的激战,美军及南越军伤亡450人,其中有美国军官13人,击落飞机6架,击伤15架,烧毁M113装甲车3辆,击沉舰艇1艘,缴获大批枪械和其他军用物资。同时由美军特种部队训练的山区游击队的计划也非常成功,到了1963年底,游击队人数达到1万8000名当地居民宣誓效忠,受训成为特种队员,并且编组成120个连,每个连约180人。这批部队在美军特种部队指挥下,在国境一带巡逻监视,和北越正规军交战。

1963年,由于特种战争不顺利,美国决定支持南越军方于该年11月1日发动军事政变,军方推翻并枪杀吴廷琰[74],由杨文明组成军政府控制南越政权。

1963年11月22日,约翰·肯尼迪遇刺身亡,林登·约翰逊宣誓就任美国总统,他扩大美国参与越战的角色,标志着美国对越政策进入全面战争的新阶段。

1964年1月,南越陆军第一军军长阮庆发动军事政变,自任越南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兼总理。南越政权内部的军、警、政矛盾与内耗严重。阮庆宣称为解决南越问题,必须军事进攻北越。

1964年2月,美国成立南越问题特别委员会,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访问南越,与阮庆拟订“重点清剿”的麦克纳马拉—阮庆计划(“十二点计划”)。3月,林登·约翰逊批准美国国防部轰炸北越与老挝、柬埔寨境内的越共庇护所的作战计划。

至1964年底,美国派遣到南越的军事人员增加到三万多名,对南越政权的援助,从1954年至1964年共达40亿美元,其中80%以上是直接的军费开支,试图切断越南南方人民解放武装力量与南越农民群众之间的联系。越南南方人民解放武装力量从1961年初到1964年6月,消灭和击溃敌军30多万,包括2000余美军,摧毁80%以上的“战略村”,解放三分之二以上土地和七百多万人口,迫使西贡政权的统治收缩在城市和交通沿线。至1964年底,南方越共在巴地省平地取得胜利,在连续几天的战斗中,抗住并击溃敌军先后投入有空军支援的十个营的兵力的进攻,歼灭南越陆军两个建制营和一个建制连后,安然转移,标志着“特种战争”的破产[75]。同时期,西贡政权统治区的工人、学生、知识分子和佛教徒的群众性运动此起彼伏。

逐步升级

编辑

驻越美军司令威廉·威斯特摩兰上将

南越正规军越南共和国军面对被俗称为“越共游击队”的民族解放阵线节节败退。为了阻止北越对越共游击队的物资和人员支持,南越海军对北越沿岸海军基地进行袭击。美国海军也派出舰艇协助,进行电子战支持,即靠近北越军事基地,挑起沿岸设施使用雷达从而暴露位置,由南越舰艇炮火予与摧毁。

1964年7月31日,南越海军从岘港派出几艘炮艇,炮轰北越北部湾的两座小岛,美海军驱逐舰马多克斯号在附近游曳。8月2日,马多克斯号称在离海岸30海里的国际水域内遭到3艘北越鱼雷艇袭击,并在附近的航母提康德罗加号支援下击沉其中一艘北越鱼雷艇。8月4日,马多克斯号与特纳·乔伊号驱逐舰往北航行时,称后者被雷达讯号追踪并宣称受到攻击,两艘船随即采取应对措施。美国以轰炸北越海军基地作为报复,是为著名的“东京湾事件”(又称“北部湾事件”)。

东京湾事件是越战的重大分水岭,北越和美国双方都把它看作对方的蓄意攻击,并做出强硬反应。越共游击队对多处美军基地进行报复性攻击。北越325师进入南越领土集结,标志着北越正规军(越南人民军)对南越的公开进攻。美国政府宣称北越攻击位于公海上的美国军舰,但并未提及他们的任务。

8月5日,美国出动大批飞机轰炸北越。北越防空部队当天击落美机8架,击伤3架,俘虏一名美国飞行员。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当夜宣布增兵越南的六点计划。

美国国会于8月6日召开秘密听证会,8月7日众议院以400票对零票、参议院以81票对2票通过“东京湾决议案”,授权总统以他的判断“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包括使用武装部队——去援助东南亚集团防御条约中的任何一个为保卫其自由而请示支援的成员国或条约签字国。”

1964年11月,约翰逊在美国大选中以压倒多数的选票当选总统,体现国内同仇敌忾的战争决心意志。

为赢得战争,约翰逊采纳美国智库人物赫尔曼·康恩(英语:Herman Kahn)的“逐步升级”战略(英语:Conflict escalation),康恩设计了44种逐步升级的战争阶梯:

“战争逐步升级是一个‘赌决心的竞争’,而衡量决心的,常常是为了追求某些目标愿意付出代价的程度。一方或另一方可能仅仅因为它觉得已经吃够了苦头而决定降级。”

1965年2月7日凌晨,美军在波来古空军基地遭到越共游击队攻击,伤亡上百人。约翰逊立即命令对北越实施报复性轰炸。2月7日13时50分,美国航母舰载机猛烈轰炸北越广平省洞海市。 2月12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提交对北越实施战略空袭的“滚雷”作战计划。2月13日,约翰逊批准该作战计划,对北越的90个目标摧毁性轰炸。2月26日,约翰逊批准向越南南方派出首批美国地面作战部队。3月2日,“滚雷行动”开始。

3月8日,3500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在岘港登陆,成为第一批进入战区的美军战斗人员。1965年3月底,美陆军在西贡成立作战指挥机构。实施“墨渍”战略战术,即在南越沿海设立基地据点,构成环形防御圈,逐步向北越占领区渗透,寻找北越地面部队主力决战。这标志着美国在越南的“特种战争”升级为“局部战争”。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备战工作的指示(中发〔65〕208号)

1965年4月12日,中共中央因认为美国扩大越南战争严重威胁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而严正表明援越抗美的立场,并下达《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备战工作的指示》[76]。该指示指出:

美帝国主义在越南扩大战争严重威胁了我国的安全,我们绝不能置之不理,我们准备随时同越南人民一道共同战斗,我们要准备对付美帝把战火引到我们的国土上来……对小打、中打以至大打,都有所准……要求在全县党委以上干部中,加强备战思想,密切注意越南战局的发展。……全国的备战工作空前紧张,备战气氛空前热烈。[77][78]

中华人民共和国随后应北越政府的要求,向其派出防空、工程、铁道、后勤保障等支援部队。1965年6月至1968年3月,先后入越的部队达32万余人[79]。

1965年7月,约翰逊决定动用战略空军的B-52轰炸机,对北越地毯式空袭,代号“弧光作战”。同时,美国空军参谋长柯蒂斯·李梅上将宣称,要把北越炸回石器时代[注 3]。约翰逊政府认为,只要美国地面部队直接参战,就能在越南南方取胜;只要美军飞机对越南北方地毯式轰炸经济目标与城市,就会使北方因为“有一个工业体系要保护”而屈服,从而实现美国的越战目的。

7月24日,一架F-4C被击落后,约翰逊总统将在越美军提升至12.5万人;翌日,第101空降师的4000名人员进入越南。11月27日,五角大楼要求提升美军数目至40万人以便执行计划中的大规模扫荡行动;到了年底,美军在越数目已高达18.4万人。至1966年8月,已有多达42.9万名美军士兵驻守在越南。

正当美军数目不断增加的同时,在1965年8月18日,美国海军陆战队的5500名士兵发动战争中的第一场大规模陆战;在空中支援并一场大规模炮击下,美军成功摧毁越共在Van Tuong的基地。1965年11月,美军发动对越共的第一次旱季攻势。1965年11月14日星期日早上10时48分,美国第一骑兵师第七骑兵团的一个营和北越第66团在德浪河谷相遇,北越正规军有2500-4000人驻守,是奠边府战役的精锐之师,于是爆发美军及北越间的第一场大规模战斗。3天激战后,北越阵亡1519人,美军阵亡305人,以北越惨败收场,北越将南越分为两段的计划也因此失败。这两场战役使北越从此决定避免与美军进行正面冲突,改而采取游击战的战术。

空中作战也同样的大规模提升;约翰逊批准轰雷行动(Operation Rolling Thunder),对北越进行大规模轰炸。然而美国对北越的所有轰炸行动与目标都由华盛顿进行严密的控制,每日的轰炸目标的选择由国防部和白宫来规划,前线指挥官无法根据实际需求加以修改。偏偏国防部与白宫非常担心伤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或苏联派驻在当地的顾问而引发的正面冲突,对于轰炸目标的选择与交战规则有非常多的限制,而这些限制往往与美国追求的战术或是战略目标完全背道而驰。例如,美军在未经批准下无法攻击北越的军用机场,即使看到地面北越空军的战斗机在准备起飞也不行。

因此,旨在阻止北越对南方的渗透的“轰雷行动”在这种绑手绑脚的指挥下,几乎无法发挥功效。农业社会的北越的工业大多已地下化,剩下来的目标因有中苏两国的人员在附近而安全无恙;同时,因为不能攻击苏联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船只或运输部队,使北越能顺利的接收他们提供的军资而武装起军队。就这样,北越武装司令武元甲依然将他手下的部队以惊人的速度派往南方;整团的北越正规军分散进入胡志明小径,顶着空袭,进入南方集结。

1966年2月,在地面上成功获得大规模增兵的驻越美军最高司令官威廉·威斯特摩兰将军发动一系列“搜剿与摧毁(search and destroy)”战略战术取代“墨渍”方案。核心是以南越军守点保线,美军深入越柬、越老边境,对南越共长时间的反复“扫荡”,切断越共从老挝及柬埔寨获得补给的交通线。威斯特摩兰相信如以“德浪河谷战役”时那样,以大规模火力消耗敌军人力,北越最终将被迫认输。同时,北越军队则执行武元甲的消耗战略,在精心准备的有利地形下吸引美军进攻,激战至伤亡达到一定程度后就撤离战场。北越已做好准备承受巨大的伤亡,并且坚信无限制的消耗战最终会迫使美国人撤出越南。此时不论是威斯特摩兰将军或华盛顿的政治人物都不断表示美军正在取得胜利。但战术上的胜利无助于改变美国的困境。因此,美国开始透过南越政府军一些美军来进行和平化政策,希望加强对已控制住的乡下地带的统治及治安,避免再度被越共渗透,从1968年北越春节攻势的结果可以看出有所成效。

1967年,美国空军女军医凯瑟琳·沙利文(Second Lieutenant Kathleen M. Sullivan)少尉(左)正在治疗越南儿童

1966年至1967年美军发动第二次“旱季攻势”。采取固守与清剿相结合的战略战术。美军地面部队主力集中到内线,固守西贡、顺化、岘港、溪山等主要城市和基地,构筑堡垒障碍,制造无人区,隔绝北越南下通道;以小股兵力在不远离设防驻地,实施小规模的搜索围剿攻势作战。而在南越广大农村,以美国空军支援南越陆军作战。此时,美军驻南越境内的总兵力已近47万人。南越境内的美军地面部队几乎全部投入到“扫荡”行动之中,美军每月阵亡约800人。

这时,为了吸引北越军队进行正面战斗并阻止物资不断透过胡志明小径进入南越,美军决定投入大量部队进入溪山基地。依照计划,这将迫使北越部队发动一场类似十年前,越南部队击败法国军队的奠边府战役的攻击。从1968年1月底到4月初,历时77天,4万北越军围攻6000名美军。当双方都大举加强自己的阵地后,不断的炮击使战场变得如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壕沟战争;于是美国开始动用庞大的空中火力,北越军队在攻势被击退三次后,决定开始撤离战区。此战役中,美国强大的后勤力、直升机、空中力量等,以数百的伤亡消灭数倍的敌军。然而事实上,这似乎是北越为了使美国分心的结果;因为美军高层注意力几乎都在溪生,以致于对接下来的春节攻势几乎完全没有准备。

春节攻势

编辑

主条目:新春攻势

1968年1月30日,北越发动规模空前的春节攻势。兵力超过32.3万北越军队和越共游击队对200多个市镇和农村地区发动“总攻击——总暴动”,包括南越36个省会、5个大城市、64个县城和50个战略村,甚至是西贡机场、总统府和南越总参谋部。美国驻西贡大使馆也遭到越共敢死队夜袭,引发美国舆论哗然。

美国陆军第18宪兵旅的士兵押送被俘的越共敢死队到使馆外(1968年1月31日)

然而南越百姓却没有如预期的发动大规模动乱,使北越人民军在遭受美军和南越政府军压倒性传统武力的打击下,大部分的攻势都在最初的几个小时内被击溃,但在西贡维持长达三天。在南越第三大城及王朝旧首都顺化市激战甚至持续一个月。美军溪生基地因溪生战役被围困76天,因为破坏太严重,解围后不得不放弃使用。在春节攻势,北越部队遭受约4.5万余阵亡、4万负伤的沉重打击;但到了5月,他们就恢复进攻能力。春节攻势的惨烈状况在美国公众中造成震惊,国内反战浪潮日益高涨。尽管约翰逊总统和威斯特摩兰将军一直宣称北越军事力量在节节削弱,并承诺战争会在短期内结束,但春节攻势表明北越依然具有巨大的军事力量,战争的结束依然遥遥无期。

北越在军事上的失败却同时是精神上及宣传上的大捷,使春节攻势成为越战中的转捩点。美国政府高层内部因为春节攻势而失去战意。当威斯特摩兰将军计划动用20万6千的增兵以完全消灭敌军的要求被泄漏出去时,大众更是普遍认为这表示驻越美军无法挽回局势,迫使原本同意增援的约翰逊总统放弃增援。1968年3月31日,约翰逊发表演讲,部分暂时停止“轰雷行动”(即“部分停炸”),表示美军将逐步撤出越南,并宣布放弃竞选下任总统。

1968年5月13日至10月30日,越南民主共和国与美国在巴黎举行双边会谈。

1968年6月,克雷顿·艾布拉姆斯将军接替威廉·威斯特摩兰指挥在越美军。

另外,美国的西太平洋盟友,包括韩国、中华民国、泰国、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家或多或少皆有间接介入战争。其中驻越韩国军成为南越阵营中人数仅次于美军的第二大外国军队。

1968年10月31日,约翰逊宣布暂时全面停止轰炸北越(即“完全停炸”)。

1968年,美军在越南阵亡16,508人,伤92,817人。南越军队阵亡30,375人,重伤70,969人。

1969年1月20日,尼克松在美国总统就职典礼上宣称:“我们陷入战争,需要和平。”“我们陷入分裂,需要团结。”

反战运动

编辑

主条目:对美国介入越南战争的反对运动

1967年10月21日,五角大楼前的反战示威者高举“Get the hell out of Vietnam(滚出越南) ”标语牌

小规模的反战运动于1964年在美国的大学校园开始,同时发生的是空前的左翼学生及行动主义者领导的反战运动。人口数量庞大的婴儿潮一代也到了该上大学的年龄。反战运动的成长也要部分归因于广泛的电视新闻报道,使得大学年龄的美国人比前几代能够获得更多的有关战争的信息。

1967年10月21日,10万学生和其他民众发起“向五角大楼进军”运动,示威者冲到五角大楼前的草坪上,扯下旗杆上的星条旗,升起越共的旗帜。示威者与警方发生大规模冲突,包括作家诺曼·梅勒和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在内的多人被捕。

1968年,反战示威游行已遍及全国各地。8月,芝加哥举行的民主党全国大会期间,示威者和警察发生大规模冲突及暴动,造成流血事件。1970年5月,为了抗议俄亥俄州国民兵在肯特州立大学开枪杀死四名参与抗议越战与美国入侵柬埔寨的学生(即肯特州立大学枪击事件),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学生总罢课爆发,十几万名学生涌入华盛顿进行抗议。

上千的年轻美国男人选择逃往加拿大或瑞典,以躲避征召的风险,瑞典政府对美国逃役青年的欢迎一度造成瑞美关系的紧绷[80]。当时,全部适龄男性中只有一小部分真正需要入伍;而且在大部分的州,大部分适龄男青年还没有达到投票年龄和允许喝酒的年龄,各个地方的挑选服役系统办公室(“兵役局”)没有明确的兵役豁免方针,因此可以很宽松地决定谁需要服役,谁可以得到豁免。

不公正的指控使得1970年产生“兵役彩票制度”,在这一制度中,年轻男性的生日决定他征召的相对风险(9月14日是1970年兵役列表中处于首位的生日,下一年是7月9日)。年轻人被强迫在军队中以生命冒险,但却无选举权(未满21岁),亦不允许喝酒,这种情况成功地迫使美国国会及州份紧急修改宪法,通过美国宪法第二十六修正案,在全国范围内降低投票年龄,在许多州降低饮酒年龄,影响至今。

1971年,美国军事情报分析师丹尼尔·艾尔斯伯格将7,000页的《五角大楼文件》(即《美国-越南关系,1945-1967:国防部的研究》)泄露给纽约时报,后者将其全文发表,引起公众广泛关注。

1977年1月21日,美国总统吉米·卡特赦免多数在越战中逃避服兵役者。

越南化

编辑

1970年4月30日,美国总统尼克松于记者会说明战况

1969年,尼克松成为美国总统,表示要推行“越南化(英语:Vietnamization)”政策,让美军逐步撤出越南,并于当年6月撤出首批25,000名美军。但在美越谈判进行的同时,战争仍在继续。1969年3月18日,经尼克松批准,美军开始出动B-52轰炸机对柬埔寨境内的越共庇护所实施地毯式轰炸;5月,汉堡高地战役(英语:Battle of Hamburger Hill)爆发。1969年6月8日,尼克松宣布在当年8月底以前从越南单方面撤出美军25,000人。1969年7月25日,尼克松在关岛发表声明,提出撤出50万美军、越南战争越南化、用亚洲人打亚洲人的“新亚洲政策”。加速南越安抚运动和乡村发展计划,1970年5月迫使南越政府进行土改。

1970年3月18日,柬埔寨亲美的朗诺将军发动政变,推翻西哈努克亲王的政权;5月,在朗诺的默许下,美军与南越军队入侵柬埔寨,进攻那里的北越军事基地。南越部队在老挝发动‘蓝山行动’,通过占领九号公路全线以切断来自北越的补给通道。美国国会在国内舆论压迫下,通过禁止对柬埔寨提供军事援助的决议。尼克松被迫6月底从柬埔寨撤出美军地面部队。到1971年,美军死亡人数已超过4万。

1972年3月,武元甲动员几乎全部北越军事力量,发动比1968年春节攻势更大规模的“复活节攻势”。尼克松下令美国B-52战略轰炸机对北越大城河内、海防及重要军事相关设施进行全面轰炸。北越的复活节攻势以失败告终,损失超过10万人,武元甲也因此被撤职,文进勇接任越南人民军司令。复活节攻势的失败,美国B-52战略轰炸的威力,以及急于同美国改善关系的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压力迫使北越回到谈判桌前。1973年1月27日,参加“关于越南问题的巴黎会议”四方(美国、北越、南越、越南南方共和国临时革命政府)在巴黎正式签定《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即巴黎和平协约)。随后两个月内,驻越美军全部撤出南越,仅留下如海军陆战队使馆卫兵等小规模的部队。而驻越美军司令部裁撤后的机能和职责移交给同年成立的美国驻西贡武官室(DAO)。

战争末期

编辑

主条目:1975年春季攻势和430事件

越战末期的局势示意图,右下角为陷落前一周内的西贡

1973年美军撤出越南,但北越和南越之间的战争并未结束,1974年仍然是血腥的一年。游击战依旧在进行,北越重新控制南越境内的多个乡村。而南越随着美国金援减少、政治动荡而使局势紊乱,西贡政府和南越军高层的腐败导致军事预算被挪用而下降,1973年起持续加剧至该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所造成的燃料短缺又令南越军被迫削减70%的直升机行动,储备燃料的减少也使更多南越军用飞机和车辆难以投入作战[81]。1974年最后一场战役的福隆战役中,北越军击退南越军,替西贡南越政权的沦亡展开了序幕。

1975年1月,北越从复活节攻势的巨大损失中恢复过来,发起最后的决定性攻势。短短几个月内,南越地区的军心土崩瓦解。南越总统阮文绍于3月17日宣布南越放弃中央高地,各地部队无秩序地撤退,通往绥和等地区的公路干线也因为挤进40多万名的难民而一片混乱[81],各大城市相继失守。在顺化-岘港战役中,南越第三大城顺化于3月25日遭到攻陷,第二大城岘港也因为数百万名的难民和逃兵涌入而陷入恐慌的骚乱之中,北越炮弹也射入塞满人潮和大小船只的岘港港区,最后地面部队于3月31日拿下该市[81]。

北越原计划在1975年占领南越大部分地区,在雨季整装待发,在1976至77年再发动决定性攻势,但由于战事进展顺利,至3月以后南越已有12个省和超过800万的人口被纳入北越军的控制之下,而南越军已经失去其精英部队、超过3分之一的兵员和一半以上的武器[81]。4月,北越发动胡志明战役,旨在于5月1日之前,攻克南越首都西贡,以防5月以后的雨季阻碍总攻击。西贡周边的北越部队有4个军级单位,而南越陆军则有第5、18、22及25师、一个空降师、一支装甲旅和数个别动军的部队。北越锁定了首都圈周边的春禄市、边和空军基地(英语:Bien Hoa Air Base)及西贡新山一空军基地等重要地点为攻击目标,再由东进入西贡。北越部队在春禄战役中遭遇南越第18师的顽强抵抗,两军在此僵持2周后,春禄依然失守,北越军通往边和和西贡的道路变得更加畅通。阮文绍因此辞职下台,在逃往台湾之前将总统大位交给陈文香。

尽管美国总统杰拉尔德·福特于4月7日时发表声明,要求美国国会重新考虑援助南越,包括拨出紧急军事援助,却未成功,于4月23日宣布越战正式结束,美军从此只协助美国军民及其他与越南共和国有关系的南越人撤离越南。4月27日,新山一空军基地开始被北越炮击,死者当中有最后一批在越南殉职的美军士兵。4月最后数天,北越海军发动攻打南沙的战役,占领所有南越控制的岛屿。而杨文明接替陈文香,短暂地代理总统职务。

4月29日至4月30日最初的几个小时,美军组织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直升机撤侨行动“常风行动”,而4月30日早上7时53分,最后一班美军直升机从美国驻南越大使馆屋顶上撤离末批海军陆战队员,也成了美国卷入越战的结束的标志。同日西贡沦陷,北越在中午之前攻陷美国大使馆馆舍和南越独立宫总统府,北越一名部队指挥官裴信上校进入宫内接受杨文明总统的投降,南越灭亡。同年,柬埔寨和老挝的共产党也先后夺取政权,越南战争以北越的全面胜利告终,越共属下的南方解放阵线于南方成立越南南方共和国。5月2日,北越军队占领包括德浪河谷之内的南越全境(除富国岛被柬埔寨攻占外)。中南半岛三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 相关推荐

办一个幼师资格证需要多少钱,办幼师资格证,需要多少钱?
阿根廷国家队历届主教练(阿根廷国家足球队历届教练)
凯越和英朗怎么选 哪个更值得入手
365体育外围

凯越和英朗怎么选 哪个更值得入手

📅 06-29 👀 1728